聚酯薄膜表面接枝含硅共聚物及其疏水性能
来源期刊: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年第9期
论文作者:张洪文 张琳 袁珣 张敏艳 周仕龙 姜彦
文章页码:103 - 106
关键词:聚酯薄膜;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接触角;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含硅共聚物;
摘 要:利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在聚酯薄膜表面接枝由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形成的共聚物,以提高基体材料的表面疏水性。研究不同反应条件下接枝含硅共聚物对聚酯薄膜表面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TR-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枝改性前后聚酯薄膜的表面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利用接触角测试对比研究聚酯薄膜接枝改性前后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随反应时间延长,反应温度的提高,聚酯薄膜表面水接触角不断提高,最高达到95.8°,表面自由能下降,疏水性提高。
张洪文,张琳,袁珣,张敏艳,周仕龙,姜彦
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 要:利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在聚酯薄膜表面接枝由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形成的共聚物,以提高基体材料的表面疏水性。研究不同反应条件下接枝含硅共聚物对聚酯薄膜表面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TR-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枝改性前后聚酯薄膜的表面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利用接触角测试对比研究聚酯薄膜接枝改性前后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随反应时间延长,反应温度的提高,聚酯薄膜表面水接触角不断提高,最高达到95.8°,表面自由能下降,疏水性提高。
关键词:聚酯薄膜;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接触角;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含硅共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