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具有高循环稳定性的氮硫掺杂多孔碳纳米球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英文)

来源期刊:新型炭材料2017年第6期

论文作者:张宏伟 陆佳敏 杨乐 胡明祥 黄正宏 吕瑞涛 康飞宇

文章页码:517 - 526

关键词:钠离子电池;多孔材料;掺杂;碳纳米球;

摘    要:开发高性能和低成本的负极材料对于室温钠离子电池(SIBs)的商业化至关重要。本文以葡萄糖为碳源,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粒径均匀且具备多孔结构的碳纳米球,并通过KOH活化和氮、硫共掺杂对其进行改性。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该碳纳米球在20 mAg-1的电流密度下表现出高达527 mAhg-1的初始比容量,并且在500 mAg-1的高电流密度下经过1 000次循环之后仍保持了95.2%的初始比容量,其循环稳定性优于大多数近期报道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优异性能来源于KOH活化和异质原子掺杂所带来的丰富的孔结构,较大的层间距和良好的导电性。

详情信息展示

具有高循环稳定性的氮硫掺杂多孔碳纳米球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英文)

张宏伟1,陆佳敏1,杨乐1,胡明祥1,黄正宏1,2,吕瑞涛1,2,康飞宇1,2

1.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2.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 要:开发高性能和低成本的负极材料对于室温钠离子电池(SIBs)的商业化至关重要。本文以葡萄糖为碳源,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粒径均匀且具备多孔结构的碳纳米球,并通过KOH活化和氮、硫共掺杂对其进行改性。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该碳纳米球在20 mAg-1的电流密度下表现出高达527 mAhg-1的初始比容量,并且在500 mAg-1的高电流密度下经过1 000次循环之后仍保持了95.2%的初始比容量,其循环稳定性优于大多数近期报道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优异性能来源于KOH活化和异质原子掺杂所带来的丰富的孔结构,较大的层间距和良好的导电性。

关键词:钠离子电池;多孔材料;掺杂;碳纳米球;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