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高烈度地震带尾矿坝体稳定性分析模型研究

来源期刊:矿业研究与开发2021年第1期

论文作者:张茗涵 张海云 方前程 周光宏

文章页码:105 - 110

关键词:尾矿坝;云模型;改进层次分析法;高烈度地震带;稳定性;

摘    要:为提高高烈度地震带尾矿坝体稳定性评估精度,引入云模型理论,建立了改进云模型综合评估模型。首先,从地震能量、防洪能力、坝体抗滑性、抗渗性和日常管理等5个方面,选取了地震峰值加速度、余震累积破坏效应、防洪系统能力系数、滩顶与正常库水位高差、中值粒径、下游坡比、渗透能力系数、颗粒级配、日常管理衡量系数、应急水平衡量系数等10个指标建立了高烈度地震带尾矿坝体稳定性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其次,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最终的稳定性等级。最后,将建立的改进云模型用于甘肃某尾矿坝体稳定性评价中,且与可拓学和属性识别两种评估模型对比。结果表明,改进云模型的评估结果与可拓学和属性识别模型评估结果一致,该尾矿坝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且与实地调查结论相符合。同时采用Slide软件对该尾矿坝体进行模拟,研究显示地震作用下的最小安全系数为0.815,小于安全系数1.05,表明该综合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靠性。

详情信息展示

高烈度地震带尾矿坝体稳定性分析模型研究

张茗涵1,张海云2,方前程3,周光宏3

1.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2. 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3. 黄淮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摘 要:为提高高烈度地震带尾矿坝体稳定性评估精度,引入云模型理论,建立了改进云模型综合评估模型。首先,从地震能量、防洪能力、坝体抗滑性、抗渗性和日常管理等5个方面,选取了地震峰值加速度、余震累积破坏效应、防洪系统能力系数、滩顶与正常库水位高差、中值粒径、下游坡比、渗透能力系数、颗粒级配、日常管理衡量系数、应急水平衡量系数等10个指标建立了高烈度地震带尾矿坝体稳定性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其次,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最终的稳定性等级。最后,将建立的改进云模型用于甘肃某尾矿坝体稳定性评价中,且与可拓学和属性识别两种评估模型对比。结果表明,改进云模型的评估结果与可拓学和属性识别模型评估结果一致,该尾矿坝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且与实地调查结论相符合。同时采用Slide软件对该尾矿坝体进行模拟,研究显示地震作用下的最小安全系数为0.815,小于安全系数1.05,表明该综合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尾矿坝;云模型;改进层次分析法;高烈度地震带;稳定性;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