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纳米银溶胶与大肠杆菌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

来源期刊:材料导报2013年第24期

论文作者:王静 冀志江 水中和 赵春艳 王晓燕 曹延鑫

文章页码:4 - 29

关键词:纳米银溶胶;大肠杆菌;抗菌;

摘    要:选择纳米银溶胶材料样本,研究其与大肠杆菌作用的过程、效果和抗菌原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显示溶胶液干燥后的颗粒呈球形,激光粒度仪分析发现其粒度D(0.9)为226nm;并用原子吸收法分析了Ag的溶出量。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方法测试了其最小抑菌浓度值为0.2mg/mL;配制4种浓度纳米银溶胶悬浮液与大肠杆菌作用,测试不同时间OD600值,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0.2mg/mL以上的溶液OD600值都很低,且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对纳米银和大肠杆菌作用混合体进行定型,负染,用透射电镜(TEM)观测其切片前后形貌发现:纳米银处理后的大肠杆菌菌体模糊、破溃、胞内物质流出;切片样品发现了菌内空泡变性。分析认为纳米银溶胶有银溶出,其进入菌体内部,攻击细胞核质,使细菌细胞变性或破溃而死亡。

详情信息展示

纳米银溶胶与大肠杆菌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

王静1,2,冀志江2,水中和1,赵春艳2,王晓燕2,曹延鑫2

1.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 要:选择纳米银溶胶材料样本,研究其与大肠杆菌作用的过程、效果和抗菌原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显示溶胶液干燥后的颗粒呈球形,激光粒度仪分析发现其粒度D(0.9)为226nm;并用原子吸收法分析了Ag的溶出量。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方法测试了其最小抑菌浓度值为0.2mg/mL;配制4种浓度纳米银溶胶悬浮液与大肠杆菌作用,测试不同时间OD600值,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0.2mg/mL以上的溶液OD600值都很低,且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对纳米银和大肠杆菌作用混合体进行定型,负染,用透射电镜(TEM)观测其切片前后形貌发现:纳米银处理后的大肠杆菌菌体模糊、破溃、胞内物质流出;切片样品发现了菌内空泡变性。分析认为纳米银溶胶有银溶出,其进入菌体内部,攻击细胞核质,使细菌细胞变性或破溃而死亡。

关键词:纳米银溶胶;大肠杆菌;抗菌;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