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低氟聚合物的自聚集效应及表面性能

来源期刊: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年第11期

论文作者:邓瑾妮 丁小斌 潘毅 殷绿 赵秀丽 杜自卫 郑朝晖

文章页码:54 - 61

关键词:低表面能;自聚集;电荷作用;低氟含量;

摘    要:利用氟链段高温向表面迁移效应,以及丙烯酸酯树脂与基材表面更强的电荷吸引作用,制备出了在低氟含量下,具有低表面能的丙烯酸酯/短氟碳链含氟丙烯酸酯共混树脂。采用电动电位(Zeta)、表面元素分析(XPS)以及接触角的检测,考察了丙烯酸酯树脂中阳离子性的强弱对共混乳液表面氟链段的聚集行为和表面性能的影响;同时,X射线探测器(EDX)的结果表明,通过电荷和热效应的协同作用,体系中的含氟链段大部分迁移聚集到了表面。因此在低氟含量下,基材表面的接触角提高到了107°(三碘甲烷)和133°(水),并且表面能达到7.05 mN/m,亦展示出了好的拒污性能。这为低氟含量聚合物体系获得优异的表面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路径。

详情信息展示

低氟聚合物的自聚集效应及表面性能

邓瑾妮1,丁小斌1,潘毅1,殷绿1,赵秀丽2,杜自卫2,郑朝晖1

1.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摘 要:利用氟链段高温向表面迁移效应,以及丙烯酸酯树脂与基材表面更强的电荷吸引作用,制备出了在低氟含量下,具有低表面能的丙烯酸酯/短氟碳链含氟丙烯酸酯共混树脂。采用电动电位(Zeta)、表面元素分析(XPS)以及接触角的检测,考察了丙烯酸酯树脂中阳离子性的强弱对共混乳液表面氟链段的聚集行为和表面性能的影响;同时,X射线探测器(EDX)的结果表明,通过电荷和热效应的协同作用,体系中的含氟链段大部分迁移聚集到了表面。因此在低氟含量下,基材表面的接触角提高到了107°(三碘甲烷)和133°(水),并且表面能达到7.05 mN/m,亦展示出了好的拒污性能。这为低氟含量聚合物体系获得优异的表面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低表面能;自聚集;电荷作用;低氟含量;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