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解决氨浸提铜工艺中氧化铜结疤新途径

来源期刊: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第3期

论文作者:蔡美霞

文章页码:55 - 63

摘    要:<正> 一、前言东川汤丹铜矿床,由于矿石中铜的氧化率高,结合性氧化铜所占比例较大,而且铜矿物的结构为紧密共生、嵌布极细。因此,用一般浮游选矿方法处理,回收率较低。采用加压氨浸湿法处理,虽能获得较好的铜回收率,但蒸氨工序由于溶液中铜氨络合物分解,析出氧化铜在蒸馏釜的釜壁、降液管内壁结疤严重(厚度达9厘米,造成蒸馏釜的操作周期短,给全氨浸提铜工艺带来不少困难。

详情信息展示

解决氨浸提铜工艺中氧化铜结疤新途径

蔡美霞

东川矿务局生产处

摘 要:<正> 一、前言东川汤丹铜矿床,由于矿石中铜的氧化率高,结合性氧化铜所占比例较大,而且铜矿物的结构为紧密共生、嵌布极细。因此,用一般浮游选矿方法处理,回收率较低。采用加压氨浸湿法处理,虽能获得较好的铜回收率,但蒸氨工序由于溶液中铜氨络合物分解,析出氧化铜在蒸馏釜的釜壁、降液管内壁结疤严重(厚度达9厘米,造成蒸馏釜的操作周期短,给全氨浸提铜工艺带来不少困难。

关键词: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