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氨浸提铜工艺中氧化铜结疤新途径
来源期刊: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第3期
论文作者:蔡美霞
文章页码:55 - 63
摘 要:<正> 一、前言东川汤丹铜矿床,由于矿石中铜的氧化率高,结合性氧化铜所占比例较大,而且铜矿物的结构为紧密共生、嵌布极细。因此,用一般浮游选矿方法处理,回收率较低。采用加压氨浸湿法处理,虽能获得较好的铜回收率,但蒸氨工序由于溶液中铜氨络合物分解,析出氧化铜在蒸馏釜的釜壁、降液管内壁结疤严重(厚度达9厘米,造成蒸馏釜的操作周期短,给全氨浸提铜工艺带来不少困难。
蔡美霞
东川矿务局生产处
摘 要:<正> 一、前言东川汤丹铜矿床,由于矿石中铜的氧化率高,结合性氧化铜所占比例较大,而且铜矿物的结构为紧密共生、嵌布极细。因此,用一般浮游选矿方法处理,回收率较低。采用加压氨浸湿法处理,虽能获得较好的铜回收率,但蒸氨工序由于溶液中铜氨络合物分解,析出氧化铜在蒸馏釜的釜壁、降液管内壁结疤严重(厚度达9厘米,造成蒸馏釜的操作周期短,给全氨浸提铜工艺带来不少困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