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三(2-吡啶基甲基)胺的阴离子键合和识别特性(英文)

来源期刊: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2年第S3期

论文作者:曹枫 潘国祥

文章页码:22 - 25

关键词:三(2-吡啶基甲基)胺;阴离子识别;密度泛函理论;

摘    要:采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G(d.p)水平对三(2-吡啶基甲基)胺(TPMA)及其卤素阴离子复合物进行结构优化。在复合物的形成过程中,通过计算几何结构参数、电荷布居、前线轨道和热力学参数,深入研究了主体分子和卤素阴离子(F和C1-)之间的超分子作用。研究结果表明,TPMA识别卤素阴离子是一个自发反应。在复合物的形成过程中,主体分子的前线轨道与客体阴离子发生了相互作用。电子从卤素阴离子的HOMO轨道转移到主体分子的LUMO轨道。并且,形成的TPMA-F-复合物比TPMA-C-更为稳定,这一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TPMA阴离子识别实验结果相一致。

详情信息展示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三(2-吡啶基甲基)胺的阴离子键合和识别特性(英文)

曹枫,潘国祥

湖州师范学院

摘 要:采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G(d.p)水平对三(2-吡啶基甲基)胺(TPMA)及其卤素阴离子复合物进行结构优化。在复合物的形成过程中,通过计算几何结构参数、电荷布居、前线轨道和热力学参数,深入研究了主体分子和卤素阴离子(F和C1-)之间的超分子作用。研究结果表明,TPMA识别卤素阴离子是一个自发反应。在复合物的形成过程中,主体分子的前线轨道与客体阴离子发生了相互作用。电子从卤素阴离子的HOMO轨道转移到主体分子的LUMO轨道。并且,形成的TPMA-F-复合物比TPMA-C-更为稳定,这一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TPMA阴离子识别实验结果相一致。

关键词:三(2-吡啶基甲基)胺;阴离子识别;密度泛函理论;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