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评判法在沧州市地面沉降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勘察科学技术2006年第6期
论文作者:杨旭东 龚冀丛 马学军 李伟
关键词:地面沉降; 危险性; 模糊评价; 指标体系; 特征值;
摘 要:该文在分析沧州市地面沉降成因的基础上,以粘性土层累积厚度、地下水开采强度、地下水水位埋深、油气热水水资源开采、建筑容积度、累计沉降量等环境地质因素作为评判指标因子,应用模糊评判原理和方法,通过评价指标的隶属度计算和危险性综合评价,得出结论:随着评价指数的减小,地面沉降灾害危险性由市区二环线内的中心城区向外围(沧县)逐渐降低.其方法对沧州市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杨旭东1,龚冀丛1,马学军1,李伟1
(1.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54;
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市,430074)
摘要:该文在分析沧州市地面沉降成因的基础上,以粘性土层累积厚度、地下水开采强度、地下水水位埋深、油气热水水资源开采、建筑容积度、累计沉降量等环境地质因素作为评判指标因子,应用模糊评判原理和方法,通过评价指标的隶属度计算和危险性综合评价,得出结论:随着评价指数的减小,地面沉降灾害危险性由市区二环线内的中心城区向外围(沧县)逐渐降低.其方法对沧州市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面沉降; 危险性; 模糊评价; 指标体系; 特征值;
【全文内容正在添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