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机械活化木薯淀粉丙烯酰胺共聚物结构表征及反应机理

来源期刊: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第4期

论文作者:谢新玲 童张法 黄祖强 张友全 廖丹葵

文章页码:51 - 54

关键词:木薯淀粉;机械活化;反相乳液;接枝共聚物;机理;表征;

摘    要:以机械活化30min木薯淀粉(C30-St)和丙烯酰胺(AM)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乳液法合成C30-St与AM接枝共聚物(C30-St-g-PAM),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分析等手段对接枝共聚物进行结构分析和聚合机理探讨。实验结果显示,AM成功接枝于C30-St上;C30-St-g-PAM具有网状多孔洞结构,共聚反应在淀粉的无定型区和结晶区同时发生,反应不属于表面控制模型;共聚反应改变了原淀粉的聚集状态,接枝产物基本上为无定型的聚集态结构;热稳定性比原淀粉接枝共聚物(C-St-g-PAM)增强;C30-St-g-PAM的粒度一般在15μm~30μm。

详情信息展示

机械活化木薯淀粉丙烯酰胺共聚物结构表征及反应机理

谢新玲,童张法,黄祖强,张友全,廖丹葵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摘 要:以机械活化30min木薯淀粉(C30-St)和丙烯酰胺(AM)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乳液法合成C30-St与AM接枝共聚物(C30-St-g-PAM),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分析等手段对接枝共聚物进行结构分析和聚合机理探讨。实验结果显示,AM成功接枝于C30-St上;C30-St-g-PAM具有网状多孔洞结构,共聚反应在淀粉的无定型区和结晶区同时发生,反应不属于表面控制模型;共聚反应改变了原淀粉的聚集状态,接枝产物基本上为无定型的聚集态结构;热稳定性比原淀粉接枝共聚物(C-St-g-PAM)增强;C30-St-g-PAM的粒度一般在15μm~30μm。

关键词:木薯淀粉;机械活化;反相乳液;接枝共聚物;机理;表征;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论文

  • 暂无!

相关知识点

  • 暂无!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