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要

岩石圈减薄的Cu-Mo成矿作用——以鲁西王家庄矿床为例

来源期刊:矿物学报2015年第S1期

论文作者:蓝廷广

文章页码:27 - 28

摘    要:<正>众所周知,华北克拉通中生代特别是早白垩世发生了强烈的岩石圈减薄,岩石圈丢失厚度>120 km,该过程不仅引发了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同时也导致了强烈的成矿作用,相关矿床主要为斑岩型-矽卡岩型Mo(Cu,W)、矽卡岩型Fe矿,热液型Pb–Zn矿和Au矿等(毛景文等,2003,2005;Mao et al.,2011,2014;Li and Santosh,2014;Pirajno and Zhou,2015)。值得注意的是,斑岩型矿床主要产于俯冲-碰撞环境,而本区的斑岩型矿床与

详情信息展示

岩石圈减薄的Cu-Mo成矿作用——以鲁西王家庄矿床为例

蓝廷广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 要:<正>众所周知,华北克拉通中生代特别是早白垩世发生了强烈的岩石圈减薄,岩石圈丢失厚度>120 km,该过程不仅引发了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同时也导致了强烈的成矿作用,相关矿床主要为斑岩型-矽卡岩型Mo(Cu,W)、矽卡岩型Fe矿,热液型Pb–Zn矿和Au矿等(毛景文等,2003,2005;Mao et al.,2011,2014;Li and Santosh,2014;Pirajno and Zhou,2015)。值得注意的是,斑岩型矿床主要产于俯冲-碰撞环境,而本区的斑岩型矿床与

关键词:

<上一页 1 下一页 >

有色金属在线官网  |   会议  |   在线投稿  |   购买纸书  |   科技图书馆

中南大学出版社 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电话:0731-88830515 88830516   传真:0731-88710482   Email:administrator@cnnmol.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42号   京ICP备17050991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557号